1949年2月,山东军区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重新组建盈富优配,隶属于华东军区建制。张云逸被任命为司令员,许世友担任第一副司令员,康生兼任政委。随着张云逸调离,许世友继续担任山东省军区司令员,而康生则继续履行政委职务。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第32军军长谭希林被任命为山东军区的第一副司令员及青岛警备司令部司令员。这一年冬天,他原本打算按照军区党委的计划,进一步加强刚刚解放的长山列岛的建设和防务,确保山东半岛从莱州湾到胶州湾的海防安全。但就在这时,中央军委发出了紧急调令,要他立即到北京报到,调往外交部工作。
面对突如其来的调令,谭希林感到非常困惑和茫然。毕竟,他从未涉足过外交领域,对这一工作完全没有经验。他的第一反应是觉得自己更擅长军务工作,情愿继续待在军队而不是转行做外交工作。于是,他带着为难的心情找到了许世友和康生,向他们表达了自己的顾虑:“我认为自己做外交不太合适,还是更喜欢枪炮和战场。”
展开剩余75%许世友听后笑着回应:“你可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不管是否懂外交,至少你在社交方面比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山大王强得多。我们这些人可不懂外交,更不用说交际了。”当时,许多将军收到调令时也并不愿意接受,既是因为长期适应了戎马生涯,也因为担心自己在外交场合中会出丑,影响国家的尊严。
谭希林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一个制陶工人家庭,原名谭载章,后来更名为谭希林。自小便接受父母的良好教育,先后在长沙县立第四小学和湖南省立工业学校接受了基础教育。1922年,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谭希林辍学并成为湖南纱厂的工人。随后,他因参与反帝运动而被工厂开除。在工会的支持下,他加入了安源路矿的矿工俱乐部,参与了工人运动。1926年1月,他赴广州参加了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学习,并在党组织的帮助下顺利加入中国共产党。很快,他考入了黄埔军校,成为第五期学员,毕业后便进入了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开始了自己的军事生涯。
谭希林在红军中逐渐成长为重要指挥官,参与了秋收起义、井冈山的斗争,并在长征中担任重要职务。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加入了新四军,并在解放战争中担任多个重要职务,包括山东野战军第七师师长、胶东军区代司令员等职务。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谭希林被任命为山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然而,他的命运很快发生了转折,因为接到了中央军委和中央组织部的命令,要他前往外交部担任职务。
对于这一突如其来的任务,谭希林内心的挣扎并没有停止。面对许世友和康生的劝说,他终于认识到这项任务的特殊性,并最终同意服从安排。在许世友和康生的鼓励下,他决定前往北京,接受新的挑战。到达外交部后,周恩来总理亲自接见了谭希林,并鼓励他说:“你正处于精力最旺盛的时刻,外交工作虽然新,但也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周恩来总理的安慰让谭希林稍微放下了心中的担忧,他开始接受外交部的相关培训,快速学习外交礼仪和知识。
1950年6月,谭希林被任命为中国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带着妻子一起前往捷克斯洛伐克。他的任务是加强与捷克斯洛伐克的外交关系,为新中国争取更多的国际支持。尽管面临语言障碍和不熟悉的环境,谭希林依旧在工作中不断克服困难,成功举办了国庆招待会,并在捷克斯洛伐克签署了一系列重要协议,推动了文化、科技、邮政等领域的合作。他还积极宣传中国文学,介绍了屈原和鲁迅等人的作品,受到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的喜爱和欢迎。
谭希林的外交工作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评价,也受到了毛主席的表扬。1954年,任期结束后,谭希林回到国内,并继续为部队工作。1955年,他被任命为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协助叶剑英部长开展全军的军事训练工作。随着中国军事建设的不断发展,谭希林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终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谭希林的一生盈富优配,充满了从战场到外交台前的巨大转变。他的经历,展现了一个将军的独特魅力,也反映了新中国在各个领域开疆拓土的历程。
发布于:天津市创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